在河南企业当中,作为与三全食品几乎同等体量的思念食品,两者共同将一个小小的汤圆打造成为一个产业。而思念集团创始人李伟与他的思念系,在河南商界充满了传奇和段子。
在速冻食品行业,李伟是把地产生意做得*好的(指瀚海大观置业);在地产界,李伟是白酒卖得*好的。如今,李伟不仅在思念食品*功成身退,还创立了千味央厨,从C端转战B端,成为B2B餐配界的翘楚,留下了诸多传奇。
1990年,郑州大学新闻系毕业的李伟踌躇满志地做过公务员、记者,但他不满足于体制内的工作和生活。
几年后,李伟便辞职下海,期间卖过芝麻糊、做过服装代理商,但这些小生意并没有带给他“快感”。
1996年,李伟发现冰淇淋行业利润空间非常大。“要是能做和路雪的河南总经销就好了。”这就是当时李伟*想做的事情。没想到,这一简单的想法,给他后来的发展带来了莫大的商机。
后来李伟拿到了联合利华河南总经销的代理权,总部直接配送5辆冷冻车,并建造1000多方米的冷库。生意好得一塌糊涂,李伟3个月就赚到了*1个100万,这为他后来进军速冻食品行业提供了条件。
1997年,29岁的李伟决定做汤圆生意,他将新厂房盖在三全食品的斜对面。恰逢香港回归,记者出身的李伟将企业命名为“思念”,寄托多重美好的祝愿。
彼时,三全已经如日中天,产值过亿,在郑州带动了一批企业的发展。思念食品成立的*2年,李伟就喊出“三年之内要超过三全”的口号。
但由于不懂技术、没有销售渠道、周转资金匮乏,到1998年元宵节的前几天,李伟的汤圆库存量已经达到了几百吨,产品销量并不好。
为了打破僵局,李伟采取一个当时少有的广告策略。
1998年5月,李伟在《大河报》刊登了一版“寻人启事”:“谁是*会做汤圆的人,我们给他50万元!”这则招聘广告不仅让李伟找到了专业的管理人才,也让公司的名声不*而走。
尝到甜头的李伟找到因一曲《思念》走红的毛阿敏,花费400多万元制作广告片并在央视一套播出。自此以后,李伟公司旗下思念*牌的热度攀升。
很快,思念汤圆和水饺便跻身全国*牌产品之列。
2000年,李伟挺进上海,他想起了三全食品的陈*民,“相互补台,好戏连台,联手合作如何?” 于是当年10月,两位河南老乡一笑泯恩仇,从竞争走向合作。针对龙凤、海霸王的大包装,三全、思念众志成城,一改品牌产品的传统套路,卖起了散装食品。
两个*牌产品放在超市一起卖,价格还便宜,当然是1+1大于2,半年后,龙凤、海霸王阵地被攻陷。
2006年8月,思念食品在新加坡的股票交易市场新交所上市,比三全食品登陆深交所还早了2年。
但是,仅仅几年时间,思念食品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不尽人意。2012年,李伟等人斥资5亿多元,将思念食品从新交所私有化退市,黯然收场。退市之后,李伟淡出思念食品,不再担任公司职务。
然而,他对于食品行业的热情并未消散。退市当年,郑州千味央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(简称“千味央厨”)成立,2016年初从思念食品中独立出来,李伟100%持股的共青城城之集成为控股股东。
千味央厨的诞生,正是源自餐饮供应链市场的细分,而后因餐饮供应链规模扩大而迅速成长为新的龙头。
身为思念集团创始人的李伟,在速冻行业和B2B餐配行业之间,已经做出了选择。这次,他选择站在了千味央厨身后,而将思念食品留给了他的创始团队。2017年末,李伟在思念食品所持股份约63%,已由思念食品管理团队出资全部接收,李伟在思念食品完成退出。
或许你对千味央厨很陌生,但你去到肯德基、永和大王等品牌门店购买的油条、华夫饼等产品大概率都由千味央厨供应。
去年6月,证监会公布《郑州千味央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*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》。资料显示,2017年、2018年和2019年,该公司营业收入分别约为5.93亿元、7.01亿元和8.89亿元,净利润分别为4655.91万元、5867.89万元和7412.13万元。
2006年思念食品*先登录新加坡证券交易所,成为国内*1家上市的速冻食品公司,6年后私有化时已成功*现20亿,如今千味央厨想要登录A股市场时,李伟又要怎么用资本讲好“中央厨房”的故事。